EDIFIER 的小鋼炮遊戲音箱 G2000 大家應該不陌生。嚴格來說 EDIFIER 並不生產電競設備,音響領域的產品線倒是十分豐富,尤其在高端音響方面極為自豪。
這次主打的 AIRPULSE A100 及 S350DB 相對平價,且應用較廣,聽習慣電競耳機或音箱的玩家不妨換換口味,用不同的設備來聽音樂。
主動式 Hi-Fi 音箱,接電腦就能聽
主動式的音效輸出裝置,在玩家的桌面上很常見。基本上只要需要插電的,就能算主動式輸出。此外,若套用到音箱上,主動式音箱在音箱本體會有調整音量的旋鈕,被動式則無,因為訊號的處理及音效的控制會從擴大機或其它後端裝置來驅動。
也因為如此,內建擴大機驅動、可自身處理音源訊號並播放的 Hi-Fi 音箱並不多,一般家庭劇院會搭配擴大機使用,要調整音量也很少在音箱上調整。
AIRPULSE A100 的產品策略很明顯地,便是要填補不需要擴大機輸出、甚至由手機或電腦來播放需要 Hi-Fi 音源的市場,因此在售價上相較於同等級「被動式喇叭加主機的組合」也會來得親民。
A100 的輸入介面非常豐富,要走什麼介面,端看對音源輸出端有無信心。若無高檔音效卡或DAC,A100 同時提供 USB 輸入,直接讓音箱處理音源,能接到電腦上離群索居的 USB 埠口當然更好,使用前需安裝驅動。
35MM 單體加 5 吋振膜,聲音好有力
產品定位在視聽娛樂環境。A100 在架構上的設計力求能穩固地支撐中低音單體,低失真保留聲音細節,並在音域的調整上向跨領域應用靠攏。
故意用高振幅、低音頻的龐克搖滾來測試,在 24bit、192KHz 的設定下,單體運作十分平穩,穩定性與使用千元以下音箱的「撐不住」感有天壤之別。
然而在音域廣度上,低音的表現反而被高音的出色蓋了過去,猜測是原廠為了求輸出平衡而做的妥協。播放一般流行樂及遊戲 BGM 時,音色明亮,高音域的細節像噴泉一樣汨汨流出,頓時塞滿耳朵。
低音的部份則是少了些低鳴感,但在播放音域較廣的歌時,細節的過渡平順。也不禁讓人再次相信原廠為了維持均衡,在細節的處理上是以線性的方式來應對高低音頻。好處是不像部份音箱有雲霄飛車感-細節不是瞬間爆發就是被屏敝。
晶片、線材直接到位
身為主動式音箱,A100 極為講究硬體在訊號處理上的重要性。左右兩顆音箱都搭載德儀TAS5754M 晶片,在高速輸入取樣及高輸出 PWM 載波頻率前提下壓低失真及雜訊,力保訊號在音箱接手後不產生失誤。
喇叭線使用 TRANSPARENT。開關電源同樣透過低干擾線材在承載充足功率前提下不讓聲音變髒,這點在調大音量時效果明顯。
看電影?S350DB 較適合
EDIFIER 同時主打的另一款 S350DB 是一款 2.1 音箱,主音箱負責訊源處理及重低音,再將訊號輸出到左右兩個衛星音箱。
由於結構影響,雖然 2.1 音箱重低音表現突出,但在中高音域未必會有 2.0 來得好,因此 EDIFIER 故意把衛星音箱的單體及箱體規格做得比一般 2.1 音箱大,並將其稱之為「高素質 2.0 音箱」。
2.1 音箱非常適合遊戲及電影應用,主音箱採用了 8 吋的長衝程低音單體,效果比起前面介紹的 A100 有明顯提升。故意播放 V2 雙缸引擎的低頻鼓動聲,臨場感十足,低音域的深沈及環繞感好似心跳也要為之共振,機身側面的反射孔應是讓低音加分的主因。
衛星音箱的高音單體任務就較單純,播放電影測試,在人聲及其它中高音頻的表現平均,沒有太多修飾。因手邊無同級 2.0 音箱做對比,在音樂的表現部份待日後補齊。
遊戲呢?基本上產品定位不同。若是求準確度,仍然建議透過耳機關閉虛擬音場遊玩,反之求浸入感的玩家,就很適合依遊戲類型來決定使用何種音箱,畢竟 A100 與 S350DB 的音域各有所長。
購買資訊:
AIRPULSE A100
https://www.momoshop.com.tw/goods/GoodsDetail.jsp?i_code=7111999
S350DB
https://www.momoshop.com.tw/goods/GoodsDetail.jsp?i_code=705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