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包含我)大概都未曾注意過,原來台北市文化局有舉辦「臺北文學獎」徵文比賽,直到今年的第 24 屆,我們終於注意到了這個比賽(雖然比賽已經結束),而引發我們共鳴的,則是現代詩組首獎的詩名,《一袋米要扛幾樓》。
熟悉迷因文化的網友都知道,「一袋米要扛幾樓」出自《火影忍者》培因的知名台詞「痛みを感じろ」取其空耳諧音而來,日文原意是「感受痛苦吧」,不過在近年來中國影音創作者的惡搞下,形成了耳熟能詳的新詞(例如冷淡熊),故被引作新詩為題亦是相當應景。
只不過,我們並沒有想到,一個因為迷因而誕生的詞句,竟然獲得了現代詩的首獎,該消息一出令 PTT 鄉民嘖嘖稱奇,歎為觀止。
有鑑於 PTT 討論的熱烈,《一袋米要扛幾樓》的作者洪先生回應,感謝許多網友熱烈反應,不過他強調這首詩本身並不好笑(雖然他也強調唸給老師聽的時候,老師一直笑就是了),而在主辦單位公布詩作前,他沒辦法提供內容給各位欣賞。
不過,洪先生在回文中表示了自己對於《一袋米要扛幾樓》詩作的觀點,他提及了希臘神話中的薛西佛斯。薛西佛斯在故事中因自己的狡猾機智激怒黑帝斯,受到懲罰必須將一塊巨石推上山頂,而每次到達山頂後巨石又滾回山下,如此永無止境地重複下去。
一袋米要扛幾樓?不過就是延異的薛西佛斯。哪一天才能讓世界感受到痛楚?培因引爆世界的同時是給自己的使命解脫。一袋米要扛幾樓,一個搞笑(他還用括號說自己其實算得賊認真)數學家說57樓,一個攀爬的過程,以及這樣一個空洞,生命的空洞,台北的空洞。我們就生活在痛楚之中,什麼時候幸福猶末可知。
換句話說,扛米跟推巨石的概念是差不多的,一樣是痛苦的,哪怕我們當中所有人這輩子可能都沒扛過米或石頭,但或多或少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生命裡有一種徒勞無功的距離,而那段距離何時才是終點,或許才是作者想表達的真意... 不是也沒關係。
談到這裡已經有點嚴肅了,無論如何,文學脫離不了文字與文化的演變,在現今網路迷因充斥的時代,某些舊語新詞更有可能被賦予新一層面的意義,哪怕是博君一笑,也算得上是離苦得樂之道。
若想欣賞洪先生的《一袋米要扛幾樓》以及其他優秀得獎者的詩作,請密切注意臺北文學獎官方網站公布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