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I 微星過去 B760 晶片組 Micro-ATX 尺寸缺少的 MPG 等級產品如今終於補足,推出了 MPG B760m Edge Ti WiFi 主機板,提升了 M.2 SSD 的支援數量,並換上微星新一代的友善組裝設計與產品美學,幫助用戶在電腦零件的選購上,能夠擁有更符合自身需求的選擇。
外觀與規格
MPG B760m Edge Ti WiFi(下稱 B760m Edge Ti)的外型延續著 Edge 系列的銀白色設計,其中 I/O 散熱遮罩還特別利用大量 MPG 的字樣去進行排列,在遠看的時候呈現出猶如龍鱗般的效果,象徵微星的龍魂商標還同時具備了 RGB 燈效元素,同時這也是整塊主機唯一有 RGB 的地方。
在散熱片之下,主機板採用 12+1+1 相供電,選用能夠承受 75A 電流的 Dr.MOS 搭配 8 + 8 Pin 的電源插槽,足夠應付第 12、13、14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在日常與遊戲上的電源抽取需求。
將視線移到下半部,B760m Edge Ti 提供了一組 PCIe 5.0 x16、一組 PCIe 3.0 x4 插槽,其中 PCIe 5.0 x16 的卡榫釋放鈕加入了微星獨家的 XL Clip 設計,特地將釋放鈕的上半部尺寸加大、加深,讓用戶在按壓的時候,能夠更方便施力,同時也減少過程中滑動戳傷主機板的可能。
擴充性方面,主機板準備了 3 組 M.2 SSD 插槽,其中第一組是由 CPU 控制,剩餘的兩組則由 B760 晶片組管理,但不論是哪一組,通道數量均為 PCIe 4.0 x4,且所有插槽都有 EZ M.2 Clip 卡扣,省去使用螺絲固定 M.2 SSD 的麻煩。
此外,第一組插槽的散熱片採用免螺絲的卡扣式設計,只需按壓散熱片左側的釋放鈕就能輕鬆取下,相當於安裝第一組 SSD 的時候完全不需要使用到任何外部拆卸工具,相當便利。
周邊與網路連接
B760m Edge Ti 提供了 1 組 10 Gbps USB-C、1 組 5 Gbps USB-A 和 2 組 USB 2.0 內接介面供機殼前面板和水冷等周邊使用,另配有 6 組 SATA 6 Gbps 連接埠可用於擴充硬碟,其中兩組採垂直於主機板的方式排列。
主機板後端 I/O 則準備 4 組 USB 2.0、3 組 10 Gbps USB-A(紅色)、1 組 20 Gbps USB-C、1 組 HDMI 2.1、1 組 DisplayPort 1.4、S/PDIF 光線埠、5 組 3.5 mm 音源孔、Clear CMOS 鈕、Wi-Fi 天線螺牙以及 2.5 Gbps RJ-45 網路孔。
網路連接的部分,主機板的網路孔支援 2.5 Gbps 頻寬網路傳輸,Wi-Fi 使用 Intel AX211 晶片,能夠支援 Wi-Fi 6E 通訊規範,但因為台灣今年 8 月才通過相關法規的關係,Wi-Fi 6E 的部分處在封印狀態,還得看未來微星是否能夠透過更新的方式解開限制。
總結
過去因為 Intel B 系列晶片組 Micro-ATX 主機板沒有 MPG 等級的選項,造成用戶在組裝的時候,若不選擇升級預算到高階 Intel Z 系列晶片組,就只剩下入門的 MAG 主機板可以選擇,使得規格必須要有所取捨,例如 M.2 插槽僅有 2 組、沒有 RGB 燈效等。
如今 B760m Edge Ti 加入填補過去的缺憾,加入 3 組完整 PCIe 4.0 x4 通道的 SSD 插槽、新穎的免螺絲快拆式散熱片等特色,整體規格對多數使用者來說都已經相當完備,不論是用於文書組裝或是中高階電競主機都很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