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戰鬼:導演剪輯版》(Ghost of Tsushima Director’s Cut)確定在 5 月中旬登上 PC 平台,在業界激起許多有關「平台獨佔」的討論,但《對馬戰鬼》脫離獨佔的決定還是對某些 PlayStation 粉絲感到不滿,有人特地前往 Steam 討論區發聲呼籲拒買表達抗議。
在《對馬戰鬼:導演剪輯版》Steam 討論區,除了有許多玩家提出「那《血源詛咒》呢?」這類呼籲索尼開放更多獨佔遊戲的意見,同時也有 PS 粉絲認為「索尼背叛了我們」,而近日反對索尼決策則是在近日出現不少篇討論。
事實上,在上周《對馬戰鬼:導演剪輯版》公開即將脫離 PlayStation 平台獨佔登上 PC 的消息後,海外媒體相繼披露部份產業人士對主機獨佔的見解,顯然與抗議粉絲的心聲是不同方向。
根據 VentureBeat 在採訪索尼互動娛樂(SIE)前任總裁 Shawn Layden 報導裡,針對區塊鏈遊戲與手機平台市場發展的話題延伸到主機遊戲上時,提到 Phil Spencer(現任 Xbox 總裁)將一些遊戲帶到 Sony 平台或其他平台決定有何看法,Layden 認為獨佔策略無助於拓寬市場。
Layden:當一款遊戲的成本超過 2 億美元時,獨佔就是你的〝阿基里斯腱〞,它減少了你能獲得的市場,尤其是你處於線上服務型遊戲或免費遊戲的世界時。另一個平台就是打開管道的另一種方式,讓更多的人加入。我們都知道,在免費遊戲裡,95% 的人永遠不會花一分錢,因此業務的核心就是轉化。你必須透過打開漏斗來提高勝算。《絕地戰兵》(Helldivers 2)已經在 PlayStation 展示了這一點,同時在 PC 上推出。再次強調,你得讓漏斗變得更寬,讓更多的人進來。
對於單人遊戲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但是,如果你花了 2.5 億美元成本,你一定希望能盡可能賣給更多的人,即使只多出 10%。以全球遊戲機安裝基數——如果回到 PS1 時期,無論在什麼時間去看,總遊戲機數量永遠不會超過 2.5 億。隨著時間的推移,貨幣會升值,在我看來,我們只是從同一票人那裡想辦法賺更多的錢而已。這種情況發生在疫情期間導致許多公司過度投資。看看我們的數字在上升!而我們必須追上那顆火箭!
Layden 在訪談後還說明遊戲產業的現況,提到通膨近期海外大廠裁員的看法,認為疫情期間許多大廠為了受困在居家環境的人投入大量資源開發遊戲,如今疫情過後,成長曲線下掉,因此他認為大廠裁員只是解決一年前所發生的問題,而不是解決現在所面臨的問題。
另外,曾任 SEGA 美國總裁(見證 SEGA 取消 DreamCast 主機轉向第三方)、以及擔任過 EA 與微軟高層的 Peter Moor 也在 IGN 採訪透露,認為相較於過去,現代人玩遊戲的方式不同了,IGN 記者問道他是否覺得《最後一戰》(Halo)會登上 PlayStation 平台,他對此表示正面肯定。
Moor:聽著,如果微軟說,慢著,《最後一戰》在我們自家平台上我們已經賺了 2.5億美元,但如果我們把當作第三方遊戲的話我們可以賺 10 億…… 你得仔細思考,對吧?我的意思是,你必須認真考慮,我們是否應該繼續留著它?這是一個 IP,它不單純只是一款遊戲。你要如何利用它?這些對話總是發生在我們所做的一切中,如何在所有方面發揮它的價值?
《最後一戰》有過起伏,但是,如果沒有《最後一戰》,Xbox 就不會是現在的Xbox。不過,是的,我確定這些對話正在進行當中。它們是否會實現,誰知道呢?但肯定正在進行當中,我敢肯定。
實際,針對索尼將第一方遊戲搬到 Steam 受到粉絲批評並非頭一遭,此前《最後生還者》(The Last of Us Part I)登上 PC 時時便有玩家同樣來到 Steam 討論區批評索尼。
不過,主機獨佔的政策隨著時間的推移與消費者習慣的改變,遊戲產業近年來確實開始對獨佔作品陸續鬆綁,也持續帶來遊戲主機市場未來該如何前進的議題,而玩家社群不只是諸多改變之下的見證者,同時也是改變大廠決策的驅動者,因為銷售數字會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