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at(jpeg):quality(90)/https%3A%2F%2Fimg.4gamers.com.tw%2Fpuku-clone-version%2Fcf17e2148c2f2b7e73414f54b4b4cd94d252a874.jpg)
以往選擇 NUC 迷你電腦的消費者,多半都是看中它的輕巧外型,對於效能可以說是不期不待。隨著製程技術不斷地提升,晶片功能不僅愈來愈強大,體積也跟著愈來愈小巧,即便是 NUC 這類迷你電腦,現在的效能也是越來越強大了。
ROG 近期推出 ROG NUC 970,在僅 2.5 升的體積中,卻能同時搭載 Intel Core Ultra 9 處理器以及 NVIDIA GeForce RTX 4070 獨立繪圖晶片,還提供兩組 SO-DIMM 與三組 M.2 插槽供玩家自行升級,再加上完美相容 ROG 自家的 Raikiri Pro 控制器,無論效能或操控性方面,都能夠提供玩家無與倫比的遊戲體驗。
為玩家、實況主與租屋小資族量身訂做的迷你電競主機
![]()
有玩過實況直播的玩家應該都知道,要能流暢地玩遊戲、還同時上傳高解析度的即時影像內容,需要準備一台強大效能的電腦,對於硬體設備有一定的要求時,多數人通常傾向組裝高階桌機,不過組裝電腦的水實在太深,硬體搭配若沒有一定的研究,弄不好就是多交學費還組不到位。
像 ROG NUC 970 這樣高效能的電競電腦,不僅有頂級硬體規格,豐富的 I/O 埠一點也不輸給桌上型電腦,無論是想要搭配自己的電競滑鼠鍵盤,或是像高音質麥克風與影像擷取盒等實況直播設備都很合適,而且 ROG NUC 970 提供的硬體規格搭配恰到好處,對於剛踏入直播之路的玩家來說,直接一台搞定日常文書、遊戲與直播串流,只要連接上電競螢幕、Webcam、麥克風、擷取盒與鍵鼠、耳機,ROG NUC 970 就是打造遊戲專屬平台的好伙伴,還能直播分享給好友你的遊戲精彩片段,完全不用去煩惱那些惱人的硬體搭配。
再說,這台 ROG NUC 970 的體積也僅有 2.5 公升,對於在外租屋的小資族或是學生更是大大地節省擺放空間,只需一條電源線、一條輸出顯示,透過無線鍵鼠搭配使用,再搭個 ROG Raikiri Pro 遊戲手把就可以馬上開玩,即便把這些設備都擺在桌上也占不了多大空間,ROG NUC 的設計感,就算不用也像個精美的桌面擺設品,再不用為了效能,去組一台體積肥大的組裝桌機。
蘊含強大效能的迷你體積
![]()
ROG NUC 970 本體的尺寸規格為 270 x 180 x 50 mm,機身容量僅有 2.5 升,除了可以水平放置之外,也額外提供一個底座,讓機身可以垂直擺放,不管是要放在房間裡當成一般桌機使用,或是放在客廳裡面當成家庭娛樂中心,這樣靈巧的體積以及擺放方向設計,都可以滿足不同玩家的需求。
|
|
|
![]()
ROG NUC 970 側邊有一個 ROG logo 背光,其實內部是整片發光片透過遮黑後露出的雕刻圖形,不僅能自訂顏色而且可以隨喜好任意轉四向放置,包裝內還額外提供兩片黑色遮片,玩家可以自己雕刻喜歡的圖案,來打造專屬的 NUC 970 背光造型,為了方便玩家快速更換背光燈片,主機靠 I/O 側設計有快拆開關,不需要額外工具就可以打開外蓋來置換燈片。
![]()
![]()
雖說 ROG NUC 970 的體積僅 2.5L,不過硬體規格還是搭配到 Intel Core Ultra 9 185H 以及 NVIDIA GeForce RTX 4070 繪圖晶片,主機板上支援兩組 DDR5 SO-DIMM 記憶體,最大支援容量至 64GB,以及一共 3 組 M.2 2280 PCIe 4.0 x4 SSD 插槽,方便玩家日後擴充使用,另外,在SSD底下還有搭載一組 Killer 無線網路卡,可支援 Wi-Fi 6E 和藍牙 5.3 無線傳輸規格。

![]()
I/O 規格方面,在機身前面板提供兩組 USB 3.2 Gen2 Type-A、一組 3.5mm 音源孔以及一組可支援 SD Express 8.0 標準的 SD 讀卡機。至於機身後側則提供兩組 USB 3.2 Gen2 Type-A、兩組 USB 2.0 Type-A 以及一組 2.5G RJ-45 網路埠,輸出部分則有一組 HDMI、兩組 DP 1.4a,另外有一組Thunderbolt 4,可支援 DP2.1 與 PD 快速充電技術,等於最多支援四螢幕輸出,相當給力。
|
|
|
極致強效的散熱模組
除了導入強大硬體之外,ROG NUC 970 在散熱設計也是絲毫沒有馬虎,機身內直接搭載大面積純銅均熱板來加強 CPU 與 GPU 的導熱效率,供電模組也有額外安裝一片大面積的純銅導熱板來維持供電穩定性,最後再透過兩個渦輪扇快速將廢入排出,讓這款 NUC 得以長時間維持高效能運作。
在金屬內蓋對應 SSD 模組的位置也有預先安裝導熱貼片,可以直接將 SSD 熱量導到主機金屬蓋。
Armoury Crate 設定個性功能與運作模式
ROG NUC 970 的各項控制是透過 Armoury Crate 軟體來設定,除了可利用軟體隨時監控硬體運作狀況之外, 還提供了四種運作模式可依照使用情境與需求快速切換。主機與支援的外接裝置,都能透過 Aura Sync 來調整,除了燈光顏色、發光模式都能控制。另外,Armoury Crate 軟體也能夠整合各平台的遊戲,在其中的 Game Library 頁面中就可以看到所以系統內已經安裝的遊戲。
![]()
![]()
![]()
![]()
ROG NUC 970 效能實測
接著就來實測 ROG NUC 970 效能表現,在 Cinebench R24 軟體中的多核心與單核心以及 CPU 效能與 GPU 效能測試結果分別可以達 955 pts、104 pts 與 10871 pts。
![]()
V-Ray 軟體中的 CPU、CUDA 以及 RTX 等項目的測試中,分別可達到 18682 vsamples、1829 vpaths 以及 2838 vpaths。
![]()
![]()
![]()
3DMark 軟體的測試中,在 Speed Way/Steel Nomad/Royal Port/Time Spy/Fire Strike 等測試情境的測試結果分別可達到 2965、2620、7104、11801 與 26050 分的效能表現。至於系統整體效能測試則是使用了大家都很熟悉的 PCMark 10 軟體進行測試,整體測試結果可達到 9591 分。
![]()
![]()
![]()
![]()
![]()
![]()
遊戲效能部分挑選三款遊戲測試,《古墓奇兵暗影》遊戲測試中是將解析度調整至 2560x1600,並將畫質設定調整為極高,平均幀數可達到 138,《漫威星際異攻隊》在開啟高紋理品質以及 DLSS 平衡等級的設定下,平均幀數可達到 175。
《電馭叛客2077》在開啟高紋理品質以及光影追蹤與自動 DLSS 的設定下,平均幀數可達到49.06,實測下來都可以在最高畫質設定下,獲得流暢的遊戲體驗,進一步開啟光線追蹤,搭配 DLSS 設定,也能維持高幀數流暢畫面表現。
![]()
![]()
![]()
透過各項測試可以看到 ROG NUC 970 這款電競迷你電腦的效能表現確實不俗,無論是遊戲、影音編輯甚至是 AI 軟體等各方面的應用都可以說是綽綽有餘,而且更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台電腦的體積僅 2.5 公升,再加上彈性的擺放設計,無論是放在房間桌上或是客廳電視櫃,都能夠完美融入環境,讓整個使用空間看起來更加精簡洗鍊。
![]()
想要一台兼顧體積與效能電腦, ROG NUC 970 絕對是不會讓玩家失望的一款迷你電腦。除了高規的 ROG NUC 970,後續還會有搭載 i7 處理器與 RTX 4060 顯卡的 ROG NUC 790,定價落在更甜的 56,900 元,如果沒有這麼高的預算或需求,但又希望要有 ROG 信仰、具設計感且散熱性能不錯的電競小主機,請鎖定接下來的 ROG NUC 機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