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手機划到智力腐蝕,「Brain Rot」獲選牛津辭典2024年度代表詞

portrait-of-bored-asian-man-using-smartphone-sitting-on-couch-in-living-room-at-home-tired-male-looking-mobile-phone-internet-user-scrolls-through-smartphone-applications-social-media-concept-free-video

 

划手機是現代人的生活常態,但如果每天花好幾個小時、無意識在臉書、IG、抖音、Threads 等社群無意識地滑動,可能正陷入「腦部腐蝕」(brain rot,簡稱腦腐)的困境,這一單詞獲《牛津英語字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選為 2024 年度代表詞。

 

英國衛報報導,《牛津英語字典》出版商牛津大學每年都會開放網友票選年度代表詞彙,今年超過 3.7 萬人投票,「腦腐」一舉擊敗端莊(demure)、動態定價(dynamic pricing)、典故(lore)、浪漫奇幻(romantasy)和垃圾內容(slop)其他六個候選詞。

 

「腦腐」一詞彙反映人們對於過度消費低品質數位內容(尤其是社群媒體)的擔憂,自 2023 年到 2024 年一年間,該詞彙的使用頻率增加了 230%, 它描述人們對線上世界的不滿,用來包裝對網路的焦慮。

  

 

而所謂「腦部腐蝕」被定義為一個人的心智或智商狀態的假設性退化,特別是看太多瑣碎或不具思考挑戰性內容所導致,這個詞最早追溯自網際網路出現以前,美國名作家、哲學家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在 1854 年《湖濱散記》寫下該詞。

 

梭羅批評社會貶低複雜想法的傾向,並認為這是人類整體心智和知識分子衰退的現象之一,「當英國致力於解決馬鈴薯腐爛(晚疫病)的問題時,豈不也該努力治療更加廣泛且致命的腦部腐蝕?」

 

如今「腦腐」一詞開始在 Z 世代和 Alpha 世代(2010 年後出生)網友間流行,用來描述社群媒體上粗製濫造、低價值內容的主流用語,但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表明,「腦部腐蝕」是真實存在的,

 

牛津大學 語言學院院長卡斯帕·格拉斯沃爾(Casper Grathwohl)表示, 回顧過去 20 年的牛津年度用語,「你可以看到社會對我們虛擬 生活如何演變、網路文化如何滲透我們生活和談論的內容的日益關注」。 

 

「去年代表詞『 rizz』是語言如何在線上社群中形成、塑造和分享的有趣範例,而『腦部腐蝕』道出虛擬生活的潛在危機,以及我們如何度過空閒的生活時間。」

 

其他 2024 牛津年度代表詞獲提名的包括: 

  • 端莊(demure,形容詞):指一個人:表現出保留或約束的外表或行為。指服裝:不華麗、不炫耀、不過於暴露
  • 動態定價(dynamic pricing,名詞):根據變化的市場狀況調整產品或服務價格的做法;特別是在需求較高時收取更高的價格
  • 典故(lore,名詞):關於某人或某事的(假設的)事實、背景資訊和軼事的集合,被視為充分理解或對該主題進行有見地討論所需的知識
  • 浪漫奇幻(romantasy,名詞):結合浪漫小說和奇幻元素的一種小說類型,通常包含魔法、超自然或冒險主題,同時圍繞中心的浪漫情節
  • 垃圾內容(slop,名詞):使用人工智慧生成的藝術、寫作或其他內容,在線上不加選擇地分享和傳播,並被描述為低品質、不真實或不準確

 

牛津大學字典並非唯一有「年度用語」的字典,劍橋字典 11 月宣布「manifest」(顯化) 為年度代表詞, 該詞彙的傳統定義包括「 容易被注意到或顯而易見」,或是指「透過跡象或行動顯示某件事情」。 

  

現在 manifest 新增動詞用法,意思是「想像實現自己想要實現的目標,相信這麼做會使其更可能發生」,這源於全球健康趨勢,獲得知名歌手 Dua Lipa 等名 人背書,她表示自己「manifest」在格拉斯頓柏立當代表演藝術節的招牌演出。

推薦電競新聞

繼續閱讀
Source 划手機划到智力腐蝕,「Brain Rot」獲選牛津辭典2024年度代表詞 https://www.4gamers.com.tw/news/detail/68772/brain-rot-named-oxford-word-of-the-year-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