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Ryzen AI MAX 300用上新CCD連接方案,改善傳輸延遲老毛病

AMD-Ryzen-AI-MAX-Chip-Shot

 

AMD 在 CES 2025 上發表了代號 Strix Halo 的 Ryzen AI MAX 300 系列高性能行動處理器,有著最高 16 核、32 執行緒的 CPU,外加 40 組 CU 的巨型 GPU。而在看不到的規格之外,AMD 使用新的方案來連接 CCD 小晶片,改善傳輸延遲。

 

外媒 Chips and Cheese 訪問了 AMD 高級晶片研究工程師 Mahesh Subramony,與大家分享關於 Ryzen AI MAX 300 處理器系列在開發與設計上的幕後故事。

 

 

Ryzen AI MAX 300 使用 Zen 5 架構,也同樣採用 Chiplet 小晶片設計,其中裝載 CPU 核心的晶片被稱為 CCD,每顆 CCD 能夠擠入 8 顆核心,因此在 Ryzen AI MAX+ 395、AI MAX 390 這種核心數量超過 8 組的產品上,資料運算有時就會出現跨 CCD 傳輸的情況。

 

然而長久以來 AMD 在跨 CCD 運算上,都被詬病延遲太高,這是因為 CCD 的連接方案,包含現在最新的 Ryzen 9000 桌上型系列,均是採用 SERDES (Serializer / Deserializer,串行器 / 解碼器) 方案,好處是能夠容許更長傳輸路徑,但缺點就是加重延遲。

 

不過在 Ryzen AI 300 上,AMD 將連接方式改用「線路海」(Sea of wire)策略,使用大量電路直接連接每顆小晶片,取代原有的 SERDES 設計,線路支援每時脈週期 32 bytes 的資料吞吐量,且因為少了額外轉換的步驟,讓 CCD 之間傳輸更具效率,延遲也就跟著降低。

 

L8i66eGmkKmMtcbU
AMD Ryzen AI 300 系列的晶片造型
3025150-ryzen-ai-max-pro-product
晶片封裝後的造型

 

當然,新的連接設計不是沒有缺點,首先它的製造成本更高,甚至比 Ryzen 9950X3D 的連接方案還要貴,且需要更高密度的主機板引角,造成 PCB 版在設計上變得更複雜,好在 Ryzen AI MAX 300 系列是行動版產品,處理器都是預先鑲嵌好之後再賣給消費者,所以不構成的太大的影響

 

此外從 Mahesh Subramony 的分享,棄用 SERDES 會讓傳輸線路縮短,使得 Ryzen AI MAX 300 處理器系列的小晶片需要全數緊靠在一起,不再像過去一樣分的那麼開,這對發熱多少會帶來影響,可能也是為何方案會優先用在具功耗限制的行動平台上。

 

0_Rmp-xYVxDlPAg_Za
Ryzen 7045HX 系列的晶片造型與規格

 

綜合上述的問題,若希望新的 CCD 連接方案來到桌上型平台,至少主機板的處理器腳位將可能需要重新設計,恰巧 AMD 過去曾經承諾 AM5 腳位至少支援到 2025 年,換言之,下一代 Ryzen 處理器會是設計大改的新契機。

推薦電競新聞

繼續閱讀
Source AMD Ryzen AI MAX 300用上新CCD連接方案,改善傳輸延遲老毛病 https://www.4gamers.com.tw/news/detail/69597/amd-ryzen-ai-max-300-use-new-ccd-connection-and-4nm-io-d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