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Force RTX 50 系列第三張牌 RTX 5070 Ti 趕在 2 月下旬解禁登場,由於 NVIDIA 並沒有為其設計 Founders Edition 創始版,首波為各位帶來由微星生產,售價同建議起售價(NT$ 26,990 含稅)的小幅超頻版 GeForce RTX 5070 Ti VENTUS 3X OC 顯卡。
GPU 規格
RTX 5070 Ti 與 RTX 5080 同樣使用 GB203 晶片,只不過 RTX 5070 Ti 的 GB203-300 晶片是屏蔽更多的款式。
內含 5 組 GPC(Graphics Processing Clusters,圖形處理叢集),共 35 組 TPC(Texture Processing Clusters,紋理處理叢集),也就是 70 組 SM(Streaming Multiprocessors,串流複合處理器)。
總合起來,RTX 5070 Ti 共有 8960 個 CUDA 核心、70 個第 4 代光線追蹤核心、280 個第 5 代 Tensor 核心與 280 個紋理單元。
記憶體介面維持在 256-bit,搭配的 GDDR7 記憶體選用 RTX 5090 樣運作速率的 28 Gbps,總拚寬為 896 GB/s。
顯卡外觀與設計
VENTUS 3X OC 是微星發行 GeForce RTX 5070 Ti 顯卡的最入門款式,中 3X 代表配置 3 風扇散熱器的意思,並以 Boost 時脈小幅超頻 30 MHz 的方式設定成 NVIDIA 建議起售價的 MSRP 款式。
TORX FAN 5.0 風扇透過環形弧線把 3 片 22° 傾斜角的風扇葉片串接組合起來,每片風扇有 3 組,藉此改善氣流和風壓,內部使用雙滾珠軸承驅動,延長使用壽命。
散熱器使用大面積的鍍鎳銅底覆蓋 GPU 晶片與 GDDR7 記憶體顆粒,以 4 根方形排列的 8 mm 純銅鍍鎳熱導管把熱量帶離元件,再透過綿密的鰭片擴大散熱面積。
顯卡背面是一整塊金屬背板框架,包覆完整性比前代更好,PCB 大約只佔顯卡總長的 5 成,剩餘空間提供大面積開孔,讓更多氣流穿越顯卡,減緩積熱。
配件提供 2 組 PCIe 8 pin 轉 12V-2×6 電源線,微星依舊貼心附上顯卡支撐架。
效能實測
接下來的測試,我們仍使用 AMD Ryzen 7 9800X3D 處理器平台,並準備前代同位階的微星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VENTUS 3X 當作參照(時脈與 NVIDIA 官方宣告相同,以下簡稱 RTX 4070 Ti SUPER),來看 RTX 5070 Ti 的效能落點。
3DMark
模擬 DirectX 12 遊戲的 Time Spy、Time Spy Extreme 測試中,RTX 5070 Ti 的 GPU 分數較 RTX 4070 Ti SUPER 成長 14.4% 左右。重負載、無光追的 Steel Nomad 測試成績成長幅度明顯一些,達 17% ~ 19%。模擬光線追蹤遊戲的 Port Royal 與整合 DirectX 12 Ultimate 的 Speed Way 測試則成長 20% 出頭。
GPU 渲染效能與綜合運算
RTX 5070 Ti 在 Blender 4.3.0 較 RTX 4070 Ti SUPER 成長 4% ~ 13%,在 V-Ray 6 則可成長 22%。
傳統光柵化遊戲
不套用光線追蹤的 20 款 AAA 遊戲實測中,RTX 5070 Ti 運行 4K Ultra HD 2160p 解析度的平均畫面流暢度近 100 fps,較 RTX 4070 Ti SUPER 成長 14.4%。
WQHD 1440p 解析度稍微受到 CPU 瓶頸影響,RTX 5070 Ti 整體平均可輸出逾 160 fps,較 RTX 4070 Ti SUPER 成長 11.4%。
Full HD 1080p 解析度受 CPU 瓶頸影響稍大一點點,RTX 5070 Ti 平均僅較 RTX 4070 Ti SUPER 成長 9.2%。
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方面與 AAA 遊戲相仿,RTX 5070 Ti 在 2160p 提升幅度明顯許多,可達 20% ~ 22%,1440p / 1080p 解析度的提升幅度雖沒那麼大,但集中在 13% ~ 14%。
光線追蹤遊戲
雖說光線追蹤運算的 GPU 負載較重,但 RTX 5070 Ti 和 RTX 4070 Ti SUPER 的差距類似傳統光柵化遊戲,2160p / 1440p / 1080p 解析度分別成長 14% / 13.3% / 9.6%。
Upscaling 與 Frame Generation 效果
以光線追蹤的原生渲染畫面為基準,RTX 5070 Ti 執行只有 Upscaling 解析度放大的 DLSS Quality 搭配生成至 2 倍畫格的 DLSS 3 畫質模式,性能較 RTX 4070 Ti SUPER 成長 14% ~ 21%。
如若再套用可生成至 4 倍畫格的 DLSS 4,RTX 5070 Ti 基本可達 RTX 4070 Ti SUPER 的 2 倍性能。
DLSS 4
若以原生 100% 解析度搭配 4 倍畫格生成,RTX 5070 Ti 可創出原生渲染畫面的 3 ~ 4 倍 fps,最高在《星際大戰:亡命之徒》(Star Wars Outlaws)取得近 4 倍性能。
如使用 DLSS 畫質模式,也就是運用 66% 原始解析度畫面來放大,再疊加 4 倍畫格生成,RTX 5070 Ti 可創出原生渲染畫面的 5.8 倍 fps,最高是《星際大戰:亡命之徒》近 7.4 倍,《電馭叛客 2077》(Cyberpunk 2077)和《心靈殺手2》(Alan Wake 2)也分別有 6.6 倍左右。
若近一步調整至 DLSS 效能模式,也就是運用 50% 原始解析度畫面來放大,再疊加 4 倍畫格生成,RTX 5070 Ti 可在《星際大戰:亡命之徒》創出 10 倍 fps,《電馭叛客 2077》和《心靈殺手2》也分別有 9.5 倍和 9.2 倍。
功耗與溫度
軟體 API 回報 RTX 5070 Ti 的最高功耗 302.6W,跟官方宣告的 300W 差不多。若使用 NVIDIA PCAT 功耗分析工具偵測 12V-2×6 電源端子與 PCIe 插槽,則測得全卡最瞬間高功耗達 346W,比 RTX 4070 Ti SUPER 多出 30W。
在前後兩代類似的散熱配置下,RTX 5070 Ti 與 RTX 4070 Ti SUPER 的 GPU 最高溫竟然都在 67°C,不過 RTX 5070 Ti 搭配的 GDDR7 記憶體高溫比 RTX 4070 Ti SUPER 的 GDDR6X 低了 6°C,風扇最高轉速雖來到 2000 rpm,但噪音不算明顯。
總結
一個有趣的事實是,RTX 5070 Ti 與 RTX 4070 Ti SUPER 的官方宣告著色算力同為 44 TeraFLOPs,然而在沒有 DLSS 4 和光線追蹤的傳統光柵化遊戲情境下,RTX 5070 Ti 竟然比 RTX 4070 Ti SUPER 高出 14.4%。
經本站向 NVIDIA 求證,他們表示有針對 Blackwell 架構微調,大幅改善 GPU 使用率,進而讓整體效能提升。
如果跟近期幾款高階卡交叉比對,RTX 5070 Ti 大約是:
- RTX 5080 的 75% 價格、85% 性能
- RTX 4080 SUPER 的 75% 價格、98% 普通性能、174% DLSS 4 性能
- RTX 4070 Ti SUPER 的 94% 價格、115% 普通性能、205% DLSS 4 性能
綜觀而言,GeForce RTX 5070 Ti 可在 4K 重光追環境搭配 DLSS 4 畫質模式帶來 110 fps 以上的畫面流暢度,DLSS 4 效能模式甚至可達 150 fps,足以為中高階用戶帶來絕佳的遊戲體驗。加上售價只需要 RTX 5080 的 75%,整體性價比確實不錯。
若想在《魔物獵人 荒野》(Monster Hunter Wilds)即將上市前夕取得中高階新卡,RTX 5070 Ti 的確是相當有競爭力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