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at(jpeg):quality(90)/https%3A%2F%2Fimg.4gamers.com.tw%2Fckfinder%2Fimages%2FKeith%2Freview%2FZOTAC%2FRTX%205070Ti%20AMP%20Extreme%20Infinity%2F01.jpg%3FversionId%3DVgR6DX1yknnYB9sFn.z83za5BBjNEV3q)
GeForce RTX 5070 Ti 搭載第四代 RT 核心與第五代 TENSOR 核心,支援光線追蹤技術與 DLSS 4 等技術,擁有 8960 個 CUDA 核心,16GB GDDR7 記憶體時脈為 28Gbps。
GeForce RTX 5070 Ti 與 GeForce RTX 5080 相同,採用 Blackwell GPU 架構中,代號 GB203 的晶片,不過 GeForce RTX 5070 Ti 的定位比後者更偏主流消費市場,在 Cuda Core、GPC、TPC、SM以及Tensor Core、RT Cores 略低於後者。
這次 ZOTAC GAMING 在 GeForce RTX 5070 Ti 推出多款型號包括 SOLID CORE、SOLID、以及主打無限鏡的AMP EXTREME INFINITY,靠著第四代 DLSS 深度學習超級採樣以及多重畫格生成、光線重建、DLSS 超高解析度與深度學習反鋸齒(DLAA)等強大光能,讓主流顯卡也能流暢的跑 4K 高畫質遊戲。
外觀與設計
我們收到的是最高階的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5070 Ti AMP EXTREME INFINITY,核心 Boost 時脈比公版還高,達到 2512MHz。延續這一代主打的古銅金、灰黑色配色,加上炫砲的無限鏡與 RGB 燈光效果,散熱器外觀相當的高調,但又很有質感。
![]()
AMP EXTREME INFINITY 的散熱器在靠尾部加入無限鏡設計,配合 RGB 燈效創造出科幻感十足的氛圍,搭配目前相當流行的海景房機殼更是漂亮。另外,在顯卡頂部也同樣有 RGB 燈條,搭配方正外型顯卡的確相當美。
![]()
![]()
![]()
![]()
![]()
厚 3.5 槽直通式全尺吋散熱鰭片結構,加大 34% 的均熱板連接繪圖晶片與散熱鰭片,並透過7 支 6mm 複合熱導管貫串,記憶體也有直觸均熱板散熱,金屬鰭兩側也有導熱墊幫供電區域零件進行散熱,顯卡長度則是 33.21公分。
這代搭配的三風扇 BladeLink,採用 9 葉片設計,具備 Freeze 自動停轉功能與優化進氣效率設計,並有 Active Fan Control 智能風扇技術,低負載時自動停轉達到 0 噪音,並藉此延長風扇壽命;中間風扇是反向旋轉,可減少亂流與噪音,即便在全功耗燒機測試時也很安靜。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5070 Ti AMP EXTREME INFINITY 採用強化金屬中框與固定支架強化顯卡結構,加上厚實的金屬背板保護,顯卡背版處也增加許多開口讓後半段散熱鰭片露出,能增加散熱效率。
![]()
![]()
![]()
![]()
這款顯卡功耗官標為 300W,電源供應器需求瓦數則建議為 750W,供電部分使用 12V-2x6 接頭,並附上一條 12V-2x6 轉 PCIe-8Pin 1 轉 3 電源線,在卡背電源處設計 12V-2x6 安全燈號,只要有正確安裝線材,就會亮綠燈。
Dual BIOS 切換鍵位於12V-2x6 接口旁,提供一鍵切換 Amplify(高效散熱)、Quiet(靜音)兩種不同風扇轉速設定,這次也提供主機板燈光同步的 RGB 線材,只要連接到主機板就能透過主機板燈光軟體同步顯示卡發光效果。
![]()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5070 Ti AMP EXTREME INFINITY 提供三組 DisplayPort 2.1b、一組 HDMI 2.1b,最多可同時四螢幕輸出,並支援 4K 120Hz HDR、8K 60Hz HDR 及 VRR 可變更新率 與HDCP 2.3 通訊協定。
![]()
Firestorm 軟體
與本代顯卡相同配色的 FireStorm 3.0,可 查看 GPU 與記憶體的頻率、使用率與溫度…等,也能調整風扇轉速設定、溫度與風扇曲線,效能方面可以調整 GPU 基礎頻率、Boost 頻率與記憶體工作頻率,還可以調整電壓、功率與溫度限制,玩家可自行摸索把顯卡性能發揮到極致,此外同樣保有 OC Scanner 一鍵超頻功能。

SPECTRA 燈效系統部分,玩家可自訂分區發光色彩與模式,也可以細調設定,提供獨具特色與豐富燈光色彩變化的效果,並可外接 RGB 裝置與顯卡一起同步燈效。
另外新導入的 6pin ARGB 燈光同步 SPECTRA Link 功能,透過隨附的線材連接到主版 4pin ARGB就能實現與主機板連動,並透過主板燈光軟體控制同步燈光效果。
![]()
效能測試
|
測試平台 |
|
|
CPU |
Intel i9-14900K |
|
主機板 |
ASRock Z790 NOVA WiFi |
|
記憶體 |
KLEVV CRAS V RGB DDR5-8000 48GB Kit |
|
散熱器 |
be quiet! Dark Rock Elite |
|
電源 |
Seasonic Focus GX Gold 1000W |
|
作業系統 |
Windows 11 64 bit |
![]()
![]()
從 GPU-Z 偵測的資訊,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5070 Ti AMP EXTREME INFINITY 的基礎時脈是 2295MHz、Boost 時脈 2512MHz。
3DMark 系列測試項目,Time Spy 達到 23893 分、Time Spy Extreme 為 12041 分,Speed Way、Port Royal、Steel Nomad 測試則是分別為 6174 分、15614分、5825分。
DLSS部分, 開啟 DLSS 4 Quality 模式後達到原始幀數近 5 倍效能, Performance模式更高達6.15倍。
![]()
![]()
GPU 渲染效能、綜合運算與 AI 運算力
渲染效能測試部分,Blender 4.3.0 Monster 成績為 3594.2、junkshop 達 1925.88,classroom 渲染成績為 1881.44。V-Ray 6、Geekbench 6 等測試表現也不錯。
![]()
![]()
![]()
![]()
![]()
透過 Geekbench AI 測試 GeForce RTX 5090 的 AI 運算能力,在 ONNX AI Framework 項目中, 單精度成績為 30670 分、半精度 51854 分、量化分數為 23605。
![]()
![]()
遊戲測試
傳統的光柵化遊戲測試項目對於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5070 Ti AMP EXTREME INFINITY 跑起來可說輕鬆寫意,以最大畫質下,分別測試 TAA、DLSS Quality設定下的表現。
遊戲部分挑選了包含最進超熱門的《魔物獵人 荒野》、最吃顯卡效能的《黑神話:悟空》與《電馭叛客2077》等 13 款遊戲,分別測試 1440p、2160p 兩種解析度。
除了少數幾款遊戲如《黑神話:悟空》、《電馭叛客 2077》、《微軟模擬飛行2024》,面對目前多款主流遊戲在 4K UHD 解析度下都能保有 60 幀以上,13 款遊戲平均幀數 95.74 幀,開啟 DLSS 後更是平均達到 119.21 幀。
![]()
![]()
光線追蹤測試部分,則針對支援光追的遊戲分別測試開啟光追、開啟光追 + 畫格生成等項目測試。
DLSS 4 與 MFG 多畫格生成是 RTX 50 系列的最重要特色,最多可在 2 張原生畫格之間額外生成 3 張畫格,總數可達原生畫格的 4 倍。
開啟光線追蹤後由於負擔大幅增加,在 4K UHD 解析度下可以看到包括的《黑神話:悟空》與《電馭叛客2077》都僅有十幾幀左右,《霍格華茲的傳承》與《魔物獵人 荒野》也未達 60 幀。但在開啟畫格生成技術後幀數有明顯成長。
支援最新 DLSS 4 MFG 多畫格生成技術的《霍格華茲的傳承》相比僅開啟光追成長約 3.3 倍、《電馭叛客2077》更是一舉從原先卡頓的 12.4 幀提高到流暢的 85.42 幀,提升了近 7 倍。
![]()
![]()
DLSS 4 測試
如搭配 DLSS 畫質模式,使用 66% 原始解析度的畫面來放大,則 GeForce RTX 5070 Ti 平均可取得原生 100% 解析度渲染畫面的約 4~5 倍性能。若進一部調整至 DLSS 效能模式,以 50% 原始解析度的畫面來放大,則 GeForce RTX 5070 Ti 可取得原生 100% 解析度渲染畫面的近 6~8倍效能。
![]()
功耗與溫度
在 22 度室內環境溫度下,透過 FurMark 2 分別測試風扇 Auto 模式與 Curve 模式下的功耗、溫度與風扇轉速。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5070 Ti AMP EXTREME INFINITY 待機時平均功耗約為 20 瓦,滿載時則為 300~302 瓦左右,與官方標示相同。溫度部分,在風扇 Auto 模式下,由於低負載時風扇處於停轉狀態,GPU 待機溫度約落在 38.8 度左右,Curve 模式下待機風扇轉速約 1240 轉,此時 GPU 待機溫度約為 24.6 度。
高負載時兩個模式風扇轉速都落在 1450 轉上下,Auto 模式下 GPU 溫度 60.3 度,Curve 模式 GPU 溫度約 59.7 度,高負載時記體溫度都是 64 度,整體散熱表現相當好。
![]()
![]()
![]()
總結
![]()
身為主流遊戲卡等級的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5070 Ti AMP EXTREME INFINITY,在遊戲實測體驗還算不錯,新架構與 GDDR7 記憶體、高時脈加持下,大多數遊戲都能在 4K UHD 解析度順跑,若開啟光追時則建議打開 DLSS 與畫格生成確保流暢度。
如果你剛好近期打算更換顯示卡,那麼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5070 Ti AMP EXTREME INFINITY 是值得投資的,無論是 2K QHD 或 4K UHD 解析度下都能勝任,未來如有更多遊戲開始支援 DLSS 4 MFG 多畫格生成技術,則是建議一律開啟多畫格生成,才能同時享受極致畫質與流暢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