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的年度旗艦手機 Xperia 1 VII 在繼承上一代機種的所有特色中持續進行微調與改進,將超廣角的感光元件進行提升,讓畫素面及提升 2 倍,錄影將 AI 追蹤對焦用出了新玩法,能夠協助影片主體保持在中央,以及同時輸出 4K 全景與 1080P 裁切的特寫鏡頭。
外型設計
Xperia 1 VII 的包裝極度講求環保精神,甚至比 Apple 還要激進,使用回收紙製成的外盒,內容物只有手機本體和薄薄的保固說明,別說充電器,甚至連傳輸線都沒有附贈,畢竟 USB-C 介面推廣到現在,相信幾乎人人都有好幾條,給不給影響其實不大,只是感受可能會有空虛就是了。
手機這次推出黑、綠以及經典的紫色,在外型與手感上都與上一代 Xperia 1 VI 十分相似,背蓋採用帶有顆粒觸感的霧面玻璃,配合同色系的立體條紋金屬邊框,右側邊集合了音量鍵、指紋辨識電源鍵,以及招牌的快門鍵,支援半按對焦與長壓開啟相機功能。
而手機的頂部保有 3.5 mm 耳機孔,並在內部電路上獲得來自 Walkman 的支援,使用黃金進行焊接以及更好的電阻,減少電流對聲音的干擾。底部的 SIM 卡托也同樣延續傳統,採免工具取出設計,支援雙 SIM 卡,或是將 SIM 2 改安裝 microSD 卡來擴充容量。
手機正面無開孔加雙揚聲器的經典設計,螢幕則是是一塊 1080P 解析度的 6.5 吋 OLED 螢幕,支援 1 - 120 Hz 可變更新率,並且有著更高的亮度和由 BRAVIA 電視部門所提供的顯示演算法,即使在大太陽下,顯示效果不僅清晰,顏色也不會出現過飽和或是發白的失真情形,表現極為出色。
另外,手機在相機模組區域加入了一個獨立光源感應器,能夠用以辨識逆光握持手機的使用場景,例如躺在在床上划手機時,感應器就能得因為讀取到天花板的燈光,讓螢幕亮度保持在較高的亮度,而不向其他手機只靠螢幕前方感應器,而出現螢幕亮度太低的情況。
效能
Xperia 1 VII 使用高通 Snapdragon 8 Elite 處理器,搭配 12 GB 記憶體,5000 mAh 的電池,支援 Qi 無線充電、30 W 有線出電以及 IP68 防水防塵,散熱雖然沒有特別強調,不過內部是有配置 VC 均熱板和石磨導熱片。
跑分上,Geekbench 6 的 CPU 單核心分在 3040 分上下,多核則在 9100 分左右,符合年度旗艦處理器應有的表現。
GPU 方面,Geekbench 6 中在 OpenCL 環境下的得分可以接近 1.8 萬分,Vulkan 更可以達到 2.4 萬分。而若換成 3DMARK,跨平台設計的 Wild Life Extreme 可以在 6,000 分上下,嚴苛圖形效能的 Steel Nomad Light 在 2,200 分左右,光線追蹤的 Solar Bay 能夠突破 1 萬分大關。
至於 20 輪馬拉松壓力測試,Sony 在散熱方面就屬於標準非電競機種的表現,在 24 度的冷氣房內,不論是 Wild Life Extreme、Steel Nomad Light,甚至是負載較輕的 Wild Life,分數都在第一輪之後就開始下降,在第 5 - 6 趨於平穩,整體穩定性落在 60 - 67 % 左右。
綜合性能部分,安兔兔跑分總成績逼近 200 萬大關,對比今年其他使用同處理器的機種可以來到 250 萬分,其原因可能與散熱調校比較保守有關,使得機器在長時間的性能釋放較為不足。
續航力使用 PCMARK 進行測試,將螢幕亮度設定在 50%,關閉藍牙、喇叭,保持 Wi-Fi 連線下,從 100% 電力到剩餘 20 % 結束測試,總計耗時 19 小 8 分,相當如果在室內滑手機,滑上一整天都不用怕,日常外出中度使用要撐上一天不會是太大問題。
相機
Xpeira 1 VII 的相機使用 16mm 超廣角、24 mm 廣角、85 - 170 mm 光學連續變焦的潛望式望遠鏡頭,畫素分別為 4800 萬、4800 萬、1200 萬,其中廣角使用的 Exmor T 雙層式感光元件,超廣角則是將尺寸從 1/2.5" 提升到 1/1.56",四合一輸出 1200 萬照片時,像素感光面積提升 2.1 倍。
而在拍照的表現上,Xperia 1 VII 的發色與現今的手機相比,顯得比較清淡,不會為了討好眼球而讓色彩過度飽和,也不會利用場景辨識來去根據內容調整發色風格,更沒有所謂 AI 畫質強化等噱頭,走的就是最乾淨純粹的拍攝體驗。
不過今年 Sony 讓手機在 HDR 介入的積極程度提高,特別是針對亮部的控制有著明顯的提升,不再像過去容易出現 HDR 沒動作導致過曝的情況,只是換到暗部的部分,Sony 傾向保留原有樣貌,調整的幅度相對較少,呈現出受光處清晰、陰影處深沉的高對比風格。
白天
:format(jpeg):quality(90)/https%3A%2F%2Fimg.4gamers.com.tw%2Fpuku-clone-version%2Fdfecdb57270e1563b0b46cb88428a043e11e14da.JPG)
:format(jpeg):quality(90)/https%3A%2F%2Fimg.4gamers.com.tw%2Fpuku-clone-version%2Fe593d730f2a874f927124c16e5794bd4f74abd15.JPG)
:format(jpeg):quality(90)/https%3A%2F%2Fimg.4gamers.com.tw%2Fpuku-clone-version%2Fe68e1c2dad7567f1c52a5d350b270da3d97e671f.JPG)
:format(jpeg):quality(90)/https%3A%2F%2Fimg.4gamers.com.tw%2Fpuku-clone-version%2Fd33e491c148e263f6e7666dd24e9dc0107bad1a6.JPG)
夜晚
:format(jpeg):quality(90)/https%3A%2F%2Fimg.4gamers.com.tw%2Fpuku-clone-version%2F69891fb98c8434d24b02dda7f6ce891325fcf80e.JPG)
:format(jpeg):quality(90)/https%3A%2F%2Fimg.4gamers.com.tw%2Fpuku-clone-version%2Faac1a8aa93767ded36a52bbe8bf7cf21b5ee5233.JPG)
:format(jpeg):quality(90)/https%3A%2F%2Fimg.4gamers.com.tw%2Fpuku-clone-version%2F1301d2308b52c38d0894c60f55f4d44336ada335.JPG)
:format(jpeg):quality(90)/https%3A%2F%2Fimg.4gamers.com.tw%2Fpuku-clone-version%2F2df6bba74a0cba9da2d774c075061ba6754fd62b.JPG)
至於各鏡頭的拍攝效果,超廣角因為這次獲得了升級,整體可用性大幅提高,不論晝夜,畫質都可以與廣角鏡頭相媲美,加上支援自動微距功能,讓拍攝食物、花卉等題材時,能夠得心應手,不必再為距離、畫質之間做出二選一。
只是較為美中的足的是,超廣角的邊緣畫質下降的痕跡有點明顯,特別是在夜晚曝光時間拉長時,縮圖下都能看出中央與邊緣的清晰度差異。另外,超廣角雖然原生畫素來到 4800 萬,但不支援高畫素模式,不確定是 Sony 的工程師忘了,還是刻意將其封印起來。
廣角鏡頭延續的是 Sony 獨家的 Exmor T 雙層式感光元件,有著絕佳的動態範圍,還有與卡爾蔡司的 T* 鍍膜進行加持,雖然感光元件面積只有 1/1.35" 並不算大,倒也完全不妨礙日常絕大多的主題拍攝,細節與噪點控制都有到位,即使放到 4K 螢幕上觀看也不是問題。
望遠鏡頭就比較微妙了,雖然號稱是 85 - 170 mm 的全光學連續變焦,更具備超焦微距模式,能夠拍攝比超廣角微距還要更為細小的細節,但既然感光元件和鏡頭都沒更換,長久以來畫質都稱不上理想的遺憾也就跟上一代產品如出一輒。
85 mm 端的畫質整體而言有著較高的可用性,白天、晚上的表現與許多高階機種的 3 倍光學鏡頭接近,只是因為鏡頭內部鏡片結構的關係,夜晚拍攝遇到車燈、路燈等點狀光源時,會出現大量星芒和拖尾,讓畫面顯得凌亂。
170 mm 的畫質表現就真的很難稱得上理想了,即使在白天,也能看出大量噪點和銳化痕跡,表現與競品使用 3 倍鏡頭數位變焦到 7 倍之後相當,但問題是 Xperia 1 VII 可是純光學的焦段啊!當時間來到光線更少的夜晚就不用說了,求有可以,其他的就別強求了。
話雖如此長焦微距模式依然是相當具有實用與趣味性的功能,120 mm 的焦距可配合數位變焦來到 360 mm,加上最短 4 cm 的最近對焦距離,就連螢幕的像素排列都能夠清楚地捕捉下來,能做得如此近距離拍攝的手機產品,以目前在售的手機產品中,也僅 Sony 一家了。
靜態拍攝聊完,來到錄影。Xperia 1 VII 將 AI 帶入到錄影功能,加入新的 「AI 錄影」和「自動取景」兩項新模式,前者可以鎖定拍攝物定,讓相機透過裁切的方式,修正被攝物在畫面上的位置,避免出現手動對齊的偏移和硬拉回來的晃動,實現類似穩定器追蹤運鏡的平滑效果。
需要注意,此模式只支援超廣角和廣角,且這項功能只是「輔助」,拍攝時還是要盡可能讓物體保持在期望的畫面範圍內,超出裁切畫面範圍時,螢幕也會出現提示。另外這項模式僅支援 1080P 解析度,期間也只提供數位變焦,無法切換鏡頭。
自動取景同樣只提供超廣角、廣角兩顆鏡頭,該功能會在錄製 4K 30 FPS 的影片時,同時輸出一段 1080P 的特寫影片,用戶可以選擇裁切的範圍以及主體目標,從而獲得兩種不同視角的影片,不必再透過剪輯軟體去額外處理。
而在相簿內,裁切特寫的影片會在右上有一個專屬的圖示,如果導出到電腦上,會在檔名的最後方加入「framing」,方便用戶進行區分。
全景畫面
裁切特寫
總結
Sony 今年的 Xperia 1 VII 在總體上的改變上相對保守,它持續保留了所有粉絲所喜愛的 3.5 mm 耳機孔、無挖孔螢幕等各項設計,並在細節繼續精進,提供相當優秀的 OLED 螢幕畫質,更好的耳機聆聽體驗。
只是對於現今各家手機場瘋狂的在攝影拍攝下猛藥,今年的 Xperia 1 VII 僅對超廣角和 HDR 演算法進行升級,比起追求大幅度的硬體革新,更傾向瞄準創作市場,加入 AI 錄影、自動取景兩大錄影模式來進行彌補,給予了趣味與實用性之餘,也替 Sony 下一步的手機計畫留下了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