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TAC GAMING 在 GeForce RTX 5050 推出多款型號包括單風扇版本 Solo、雙風扇入門中堅 Twin Edge 及超頻版本 Twin Edge OC,萬元內價位帶無疑是多數輕量入門遊戲玩家的預算價位帶,同時 ZOTAC 在 RTX 5050 主力版本 Twin Edge OC 還追加推出白色版本, 給喜歡組全白 ITX 或 SFF 小主機玩家更多選擇。
靠著 Blackwell 架構與第四代 DLSS 深度學習超級採樣,多重畫格生成、光線重建、DLSS 超高解析度與深度學習反鋸齒(DLAA)等強大技術加持,讓遊戲玩家能夠流暢的體驗遊戲效能,身為 50 系列入門款顯示卡,GeForce RTX 5050 瞄準使用 1080p 解析度主要族群。
外觀設計
ZOTAC GeForce RTX 5050 Twin Edge OC 顯示卡延續 ZOTAC 一貫的緊湊與實用設計,主打小型機殼也能輕鬆安裝的雙風扇架構。整體採用黑灰色為主的配色風格,搭配鋒利俐落的外觀線條,視覺上既低調又具有未來感。
白色版本則是新配色,從散熱器外殼、風扇葉片、金鼠背板都是白色處理,搭配銀色鋁質散熱片整體配色更一致,並在風扇軸心加入金色 logo 貼紙與散熱器外殼金色線條及 ZOTAC GAMING 字樣點綴,有畫龍點睛之效。
Twin Edge OC 的外殼為簡約無燈設計,非常適合不想要 RGB 燈光干擾的玩家。顯示卡頂部則有金色點綴的 ZOTAC GAMING 字樣與 Logo,維持一致的高質感外觀。顯示卡全長 220.5 mm,高度也僅有 120.25 mm,雙槽設計的厚度,符合 NVIDIA SFF 小尺寸主機規範,是 ITX 或 MATX 小型機殼的理想選擇。
雖然尺寸精巧,並搭載兩個 90mm BladeLink 導流風扇,經過進氣口與風扇設計優化,兼具良好風量與靜音效果。卡身背部則配置金屬背板,不僅提供額外的結構強度,後半段散熱鰭片區域也做了許多大開口,也有助於被動散熱,讓整體運作更加穩定。
GeForce RTX 5050 顯卡核心時脈 2572MHz,記憶體時脈 20Gbps,與前一代入門卡 RTX 4050 相比,Blackwell 世代的 RTX 5050 主要提升 GDDR6 記憶體容量與頻寬,容量從 6GB 增加至 8GB,頻寬則是從 96bit 216GB/s 提高到 128bit 320GB/s,此外,Cuda 與 RT 核心數量也有增加,不過 RTX 5050 功耗也增加了 30W 來到 130W TDP。
散熱器部分,同樣搭載 ZOTAC 特有的 IceStorm 散熱技術,配備 2 根熱導管,搭配鋁製鰭片與雙風扇散熱系統,有效提升 GPU 的熱傳導效率與散熱性能,確保在長時間運作或高負載下仍能保持穩定的溫度表現。另外風扇也具備零轉功能,可根據負載自動調整風扇運作,降低不必要的噪音。
供電部分使用一組 8Pin 電源,電供需求僅 500W。在輸出方面,提供三組 DisplayPort 2.1b(UHBR20)與一組 HDMI 2.1b 接孔,最多可同時四螢幕輸出,DP 接口可支援最高 4K 480Hz、8K 165Hz,HDMI 輸出支援 4K 120Hz HDR、8K 60Hz HDR 及 VRR 可變更新率與 HDCP 2.3 通訊協定,滿足遊戲與創作需求。
Firestorm 軟體
50 系列專用的 ZOTAC GAMING FireStorm 版本與顯示卡的黑金配色相似,提供 GPU 與記憶體的頻率、使用率與溫度等資訊監控,也能調整風扇轉速設定與風扇曲線。效能部分提供超頻與電壓、功率與溫度限制等細部調整,也保有 OC Scanner 功能提供一鍵超頻。(下載連結)
效能測試
測試平台 |
|
CPU |
Intel i9-14900K |
主機板 |
ASRock Z790 NOVA WiFi |
記憶體 |
KLEVV CRAS V RGB DDR5-8000 48GB Kit |
散熱器 |
be quiet! Dark Rock Elite |
電源 |
be quiet! Dark Power Pro 13 1600W |
作業系統 |
Windows 11 64 bit |
- 光線追蹤遊戲測試
遊戲部分挑選了包括多款大作,包括《Mecha BREAK》、《毀滅戰士:黑暗時代》、《印第安那瓊斯:古老之圈》、《魔物獵人 荒野》、《F1 24》,以及最吃顯示卡效能的《黑神話:悟空》與《電馭叛客2077》等 7 款遊戲,以 RTX 5050 定位鎖定在 1080p 解析度,開啟光線追蹤。
除了《印第安那瓊斯:古老之圈》、《黑神話:悟空》設定為中等畫質、中等光線追蹤、《F1 24》設定為超高畫質,其餘遊戲畫質設定為高,並分別測試TAA、DLAA、DLSS 品質、畫格生成等反鋸齒設定。
在 DLSS 4幫助下,除了硬體殺手《黑神話:悟空》與《電馭叛客2077》這兩款遊戲以外,都有超過 60幀的表現,進一步開啟多畫格生成技術,基本都能達到 100 幀以上,《毀滅戰士:黑暗時代》在 4 倍畫格生成下甚至超過 200 幀,即便輕量如 GeForce RTX 5050 也能在 1080P 解析度下流暢玩遊戲~
-
3Dmark 測試項目
3DMark 系列測試項目中,Time Spy 達到 10962 分、Time Spy Extreme 為 5169 分,Speed Way、Port Royal、Steel Nomad 測試則是分別為 2497 分、6018分,與 2337 分。
DLSS 部分, 開啟 DLSS 4 Quality 模式後達到原始幀數的 6.2 倍效能, Performance 模式更高達 8.3 倍,如果玩遊戲想開超高畫質,建議要把 DLSS 4 打開;想更進一步拉高光追等級設定,可能就要靠畫格生成來幫忙了。
- GPU 渲染效能、綜合運算力
渲染效能測試部分,Blender 4.3.0 Monster 成績為 1320.505、junkshop 為 782.132,classroom 渲染成績為 769.613,Geekbench AI 測試項目表現也是中規中矩,畢竟僅是入門等級,拿來玩遊戲、影音觀賞、日常文書的一般用途還是比較合適。
- 功耗與溫度測試
在 23 度室內環境溫度下,透過 FurMark 2 分別測試風扇 Auto 模式與 Curve 模式下的功耗、溫度與風扇轉速。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5050 Twin Edge OC 待機時平均功耗約為27瓦,滿載時則為 130 瓦初頭,與官方標示相同。
溫度部分,在風扇 Auto 模式下,由於低負載時風扇處於停轉狀態,GPU 待機溫度約落在 36 度左右,Curve 模式下待機風扇轉速約 1100 轉,此時 GPU 待機溫度約為 30.7 度。高負載時 Auto 模式風扇轉速約 1600 轉、Curve 模式風扇轉速約 1700 轉,Auto 模式下 GPU 溫度 66.1 度,Curve 模式 GPU 溫度約 65.7 度。
低負載時記憶體溫度在 Auto 模式與 Curve 模式分別為 36 度、32 度,高負載時記體溫度都是 62 度,整體散熱表現相當不錯。
總結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5050 Twin Edge OC 在雙槽雙風扇的迷你尺寸,透過小幅超頻搭配DLSS4 與畫格生成技術幫助,能夠輕鬆應付 1080P 解析度下各類主流遊戲、3A大作以高畫質流暢遊玩,即使開啟光線追蹤也沒問題。
此外,130W 供電需求、22 公分卡長與雙槽厚度,低溫、低耗電,很適合拿來組小型主機甚至 ITX 主機,也適合預算有限的入門遊戲玩家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