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S Republic of Gamers(以下簡稱 ROG)旗下的電競裝備包括鍵盤、滑鼠以及耳機等等,在這幾年間快速的成長,想必不少正在看這篇文章的玩家們都可能用過他們家的產品,其中因應近年玩家社群對於磁軸的呼聲高漲,ROG 在 Falchion Ace HFX 之後再度推出全新力作 ROG Falcata 分離式磁軸鍵盤,究竟表現如何就讓我們來跟大家分享吧!
分離式鍵盤、精巧質感細節滿滿
ROG Falcata 無線三模磁軸鍵盤採用 75% 配列、左右可分離設定,透過 Type-C to Type-C 線連接,搭載按壓力道 32g、觸底力道 49g,行程 3.5mm 的 ROG HFX V2 磁軸、在有線與 2.4GHz 模式下支援 8000Hz 輪詢率,鍵盤本體重 968 克。
配件包含兩種高度的圓形腳墊各四顆、手托底板、螺絲,六角板手、拔鍵器、橡膠塞、USB-C to A 轉接頭、連結鍵盤左右本體的長短 C to C 線材,以及連接電腦的 1.8M USB-C to C 線材(含轉 USB-A 接頭), 另外多附贈一個 1U 尺寸的 Ctrl 鍵帽讓玩家替換預設的 Copilot 鍵。
手托同樣採左右分離設計,由金屬底盤加上親膚橡膠材質組成,可以用配件的內六角螺絲鎖上固定(每邊三顆)。
:format(jpeg):quality(90)/https%3A%2F%2Fimg.4gamers.com.tw%2Fpuku-clone-version%2F530daa238d65913f098ed3a6d9a282230da18262.jpg)
:format(jpeg):quality(90)/https%3A%2F%2Fimg.4gamers.com.tw%2Fpuku-clone-version%2F2e576f5beb6e81180d4159a6e3c979c89c121082.jpg)
ROG Falcata 本體分離設計,左側鍵盤為主要區域,I/O 開關都位於這半邊,能獨立使用;右側鍵盤需透過 Type-C 連接左側鍵盤,無法單獨使用。鍵盤背面立體斜紋美背設計,左半邊還隱藏了 ROG 無懼之眼。
鍵帽材質為 PBT 二射成型,按鍵表面是非常細緻的磨砂質感,觸感偏光滑但不滑手,手感紮實,觸底手感與聲音都偏硬脆。
|
|
鍵盤最左側有一個純顯示用途的迷你 LED 螢幕、一顆 ROG logo 按鍵、一組多功能滾輪。操作多功能滾輪時,下方的光條會有對應動畫,比如加大音量,光條往上跑動,減小音量,光條則是往下跑動,按壓滾輪靜音,光條會閃爍一次,很有 fu~
ROG logo 則是一顆獨立的按鍵,按壓後可搭配多功能滾輪切換功能設定磁軸觸發點、巨集切換、音量與多媒體控制、燈光設定等功能。
鍵盤頂部有跟 ROG Falchion Ace HFX 一樣的 Rapid Trigger 切換旋鈕,依舊是相當有質感且好玩,沒事都想撥兩下。 模式切有無線、有線以及藍牙可選,連線模式與 RT 都會在 LED 顯示面板呈現,相當直覺。切換旋鈕旁則是鍵盤模式切換開關,分別對應藍牙、2.4GHz 與有線模式。
連接左右鍵盤與電腦的 Type-C 孔位於鍵盤頂部,支援 8K 回報率的 USB 無線接收器則以收納槽方式藏在鍵盤頂部最右側。
:format(jpeg):quality(90)/https%3A%2F%2Fimg.4gamers.com.tw%2Fpuku-clone-version%2F9620859dec073f70f87e9217c31aef440254c341.jpg)
環繞 ROG HFX V2 磁軸打造遊戲最佳化鍵盤
ROG HFX V2 磁軸透過強化整體支撐,讓按壓行程更為穩定,並採用加大的磁鐵與全新 ROG 霍爾效應感應器,得以實現更精準的磁場變化偵測,可感應最低 0.01mm 軸距變化,讓觸發更精準。你可以透過多功能旋鈕即時調整觸發行程,調整範圍在 0.1~3.5mm 之間,無需透過驅動即可隨時調整。
更特別的是,ROG HFX V2 磁軸採用獨特的側磁設計,有別於一般磁軸將磁片置於底部,側磁能有效避免磁片直接碰觸底板,消除空腔雜音並提供更接近機械軸般的紮實手感,在享受磁軸精準控制的同時,也能擁有舒適的敲擊與聲音體驗。
功能設定與調整可以透過 ROG 新的網頁驅動「Gear Link」網頁來操作,ROG 有聽到玩家的聲音,免去下載軟體的步驟,直接線上網頁設定真的方便許多。
按鍵設定
基本按鍵可分別設定按鍵功能與 Fn 組合鍵,也能設定遊戲模式下是否停用 Alt+Tab、Alt+F4 功能以防錯誤操作。另外就是動態按鍵與雙模敲擊、連發等功能與觸發距離的自訂,你也可以在這裡把可能大部分人用不到的 Copilot 按鍵調整回 Ctrl 設定。
|
|
類比觸發調整
類比觸發拆分成觸發點與死區、快速觸發與瞬時動態切換等三大功能,當你在鍵盤上調整時,網頁驅動可以同時看到調整的變化,因此如果還不確定 LED 顯示意思的玩家可以直接在網頁調整或者參照網頁用鍵盤本體調整。
觸發點與死區可針對全區按鍵或單一個別按鍵設定觸發點與頂部、底部死區,以達到更符合自己需求的觸發位置。快速觸發就是 Rapid Trigger,讓你以更快更即時的速度重複按下按鍵,實現更快連點與精確控制按鍵。
近期許多玩家在討論的順時動態切換,可自訂多按鍵連續按壓時強制取消訊號,避免快速連續按壓造成鍵盤接收訊號的錯誤判斷。實際應用場景就是射擊遊戲在走位時可以快速改變方向,對於會忘記放開按鍵的玩家可以說是一大福音。
多工轉輪設定
鍵盤上左側的多工轉輪分別有系統音量、媒體曲目、鍵盤區亮度調整、快速觸發靈敏度、觸發點以及自訂義功能的開關,免進 Gear Link 就能直接在鍵盤上快速設定相當方便。磁軸的核心快速觸發靈敏度、觸發點調整起來可以說簡單易懂,參照網頁驅動熟悉之後,後續調整就會相當方便。
這邊許願如果 LED 螢幕有辦法增加一鍵顯示電量參考就更棒了!
燈光設定/電量設定
作為電競產品的加成項目,燈光調整肯定是必須的,Gear Link 內建了 10 種燈效,可自訂色彩、亮度與速度,另外也有電量功能,電池百分比警告、省電模式與睡眠模式的設定。
|
|
模式設定
最後來到模式設定,可以看到一般模式、ZONE 模式以及省電模式。一般模式下待機為 250Hz 輪循率按壓時則自動切換到 8000Hz 輪循率,也可針對個別按鍵設定輪循率。ZONE 模式就是強制將遊戲常用的按鍵設定為 8000Hz 輪循率,而且能夠單獨設定你需要的按鍵開啟,預設是射擊遊戲最常用到的 WASD 等等的按鍵,這個模式下也會將燈光完全關閉。
開啟省電模式則是以能降低電量消耗為主,此時輪循率降低至 250Hz、鍵盤燈效也一併關閉。
|
|
實際體驗
來到實際體驗的部分,一般日常文書情境,可以設定為中央高、兩側低的山字形擺放,至於高度則可依自身習慣調整,這樣使用起來更加符合人體工學。
文書使用
一個產品好不好用其實在日常文書打字時就能略窺一二,分離式的鍵盤在文書使用盲打時需要習慣一下,實際使用一週的時間,除了一開始不習慣時較為痛苦之外,大約兩到三天後就可以適應,適應之後會發現分離式的設計使得兩隻手不需要有一隻歪斜比較辛苦的角度,使用起來相當舒適,搭配多工轉輪媒體控制、音量控制操作更順手,是很棒的體驗。
遊戲使用
遊戲的部分,遊玩特戰英豪等 FPS 遊戲,鍵盤設定開啟 Rapid Trigger 以及順時動態切換,在急停以及身法的操作上是跟一般鍵盤完全不一樣的體驗,實際在有線、無線的狀態下使用,都是相當穩定、毫無延遲且令人放心的,開啟 ZONE 模式之後實際感受並沒有到相當明顯差異,但在瞬息萬變的射擊遊戲裡,可能快 0.5 秒的反應就是勝負所在,或許這個功能對你會有所幫助也說不定。
此外,分離式的設計的 Falcata 最大特點就是可以左側單邊獨立使用,在玩 FPS 遊戲時通常只會使用到左半邊數字1~5,加上 WASD 與附近的按鍵,除了偶爾打字對話外,鍵盤右半邊使用機率並不高。
對於桌面空間有限的玩家,玩遊戲的時候可以直接把 Falcata 右半邊收起來,單獨使用左側鍵盤,能提供更大的滑鼠操作空間,左右兩手距離也更接近、更符合人體工學。
當然,缺點就是不能跟隊友噴垃圾話就是了(小事,把想噴的內容全部巨集起來設定快速鍵就可以)。
同場加映 ROG Harpe II Ace 電競滑鼠
這次搭配同場使用的滑鼠是 ROG 最新的 Harpe II Ace 電競滑鼠,這款對稱滑鼠跟鍵盤一樣可以達到 8000 Hz 輪循率,並支援最高 42,000 dpi,也同樣使用全新 Gear Link 網頁驅動進行調整,滑鼠的形狀適合抓握玩家使用,如果你是趴握當然也是可以適應,重量為 48g 相當輕盈,讓你的操作可以更加靈活。
結語
總體來說,ROG Falcata 分離式磁軸鍵盤或許在你第一眼看到時會不太習慣,但結合使用時等同於標準 75% 鍵盤,分離時又能最佳化輸入角度,更符合人體工學。
日常文書時分離式的設計讓你手部負擔減輕,在遊戲時分離是給予更大桌面操作空間,且擁有磁軸快速反應的特點,說是近乎完美都不為過,前提是分離後的文字輸入的確需要花點時間適應。
如果你正在找一把磁軸鍵盤,並且對於嚐試分離式的鍵盤沒有排斥的話,ROG Falcata 分離式磁軸鍵盤是一款實際體驗非常好的鍵盤。無論設計做工、網頁化軟體搭配等等都相對成熟,左側多功能滾輪搭配按鍵與模式切換旋鈕不僅好看也實用,非常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