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at(jpeg):quality(90)/https%3A%2F%2Fimg.4gamers.com.tw%2Fpuku-clone-version%2F737857b2144c55ee15bccb53b8cfcda79250bf5b.jpg)
CORSAIR 海盜船推出全新 AIR 5400 系列機殼,首次嘗試三艙體散熱,右艙體(電源艙)在靠前面板側再分出一個獨立外部散熱風道,左艙體則使用煙囪效應為原理架構出垂直散熱風道,確保三艙體都能達到最佳散熱效果,搭配對開大面積曲面玻璃,將近年流行的海景房設計發揮到更極致的境界。
外觀上,CORSAIR 海盜船 AIR 5400 系列機殼採用強化玻璃透側設計,內在的三艙體散熱空間的概念,為 CPU、GPU/主機板、電源供應器/硬碟等主要硬體元件,分別提供獨立安裝與散熱空間,讓玩家可以輕鬆打造散熱最佳化的完美系統。
AIR 5400 不僅能支援背插式主機板,透過三艙體分區加大的空間,搭配獨家 RapidRoute 2.0 線纜管理系統方便規劃走線,讓主機板區域看起來更加清爽簡潔。另外,機殼的透側板、前面板以及上蓋也都採用了卡扣式固定設計,不需工具就能快速開啟,方便使用者進行硬體安裝與整線。
CORSAIR AIR 5400 機殼規格:
材質:鋼、強化玻璃
顏色:黑、白
尺寸:467 x 340 x 470 mm
主機板相容性:Mini-ITX、Micro-ATX、ATX、E-ATX(305 x 267mm)、支援背插
前 I/O 連接埠:電源按鈕、2 x USB 3.2 Gen1 Type-C、1 x USB 3.2 Gen2 Type-C、3.5mm 耳機麥克風
PCIe 擴充槽:7
儲存空間:2.5”*2、3.5”*1
預裝風扇:AIR 5400 RS-R(RS120-R*3)、AIR 5400 LX-R(LX120-R *3、iCUE LINK Hub)
風扇支援:前 3x 120mm、上 3 x 120mm、後 1 x 120mm、底 3 x 120mm
散熱排支援:前 240/360mm、上 240/360mm、底 240/360mm
CPU 散熱器高度:< 180mm
顯示卡長度:430mm
電源供應器:ATX 200mm
理線空間:134mm
![]()
![]()
![]()
![]()
![]()
一般具備散熱分流空間的機殼,多半都是採用主機板區域與電源供應器分流的設計,但由於機殼內 CPU 與 GPU 都是主要發熱元件,若是散熱效率不足或導流設計不良,就很容易發生散熱不佳的情況。
為了達到更好的散熱效率,CORSAIR AIR 5400 系列機殼便採用獨家的三艙散熱空間的設計,將機殼分成 CPU、GPU/主機板與電源供應器/儲存設備等三個主要的獨立空間,徹底達到散熱分流與空氣隔絕,避免各個空間產生的廢熱干擾,進而達到最佳的散熱效果。
![]()
CPU 360 水冷排的獨立散熱空間
配置上,使用接受度漸增的 CPU 一體式水冷散熱,將 CPU 區的進排氣單獨隔離出來,最大可安裝 360 mm 水冷排,加入了導流罩,讓從水冷排吹出的熱氣可以從機殼右側開孔導出機殼之外,形成一個獨立的 CPU 散熱循環。導流罩上方加入一排毛刷,其目的就是在隔絕空氣的同時也能夠方便 CPU 水冷管線通過。
![]()
![]()
![]()
![]()
![]()
![]()
另外,此區的前面板使用卡榫固定,往外一拉就可以快速拆卸前面板,進行水冷排安裝。配件內也有提供前面板專用的濾網讓使用者可以自行安裝。
主機板區雙開透明曲面玻璃與專屬導風罩散熱設計
再來看到 GPU/主機板空間的部分,採用了雙開透明曲面玻璃的設計,除了能一目了然地看到硬體元件運作狀況與燈光效果之外,雙開門的設計也方便日後更換硬體。
![]()
散熱設計方面,CORSAIR AIR 5400 系列在機殼底部有預裝三個可支援 CORSAIR iCUE LINK 的 RS120-R 反向扇葉風扇,並且底部與上方還都有設置導風罩幫助風流集中,主機板區主要熱源單一化(GPU)後,透過垂直風道冷空氣由下進入,直接幫顯卡與主板散熱,廢熱再由上方風扇抽出。
![]()
![]()
![]()
![]()
![]()
機殼的上方與後方的開孔處分別可支援三組與一組 12 公分風扇的安裝空間,玩家依照需求狀況自行加裝風扇或是 GPU 水冷排來強化散熱。另外,由於曲面玻璃透側的設計因素,若是有需要加裝後方風扇的話,則需要搭配隨附的風扇架固定。
另外,在機殼底部有配置腳架增加底部的進風空間,風扇開孔處也有一片抽取式過濾網,方便使用者日後清洗濾網上的灰塵。
![]()
AIR 5400 可支援 Mini-ITX、Micro-ATX、ATX 與 E-ATX(305mm x 277mm)等尺寸的主機板以及最長 430mm 顯示卡,並相容背插式主機板安裝。在顯示卡安裝區域上還有特別設計了一個可調整高度的滑軌式顯卡支架可支撐分散顯示卡重量,降低顯示卡 PCB 板或是主機板 PCI-e 插槽的損壞風險。
當然,也可透過通用型直立顯卡支架轉接,將顯示卡直立安裝展示。
![]()
![]()
![]()
獨立電源散熱艙與硬碟專屬安裝架
CORSAIR AIR 5400 機殼的右側版同樣採取卡榫固定的外開設計,往外一拉就可以輕鬆打開側蓋,電源供應器、儲存裝置的安裝空間都在此處。可安裝最長 200mm 的 ATX 電源供應器,側蓋上也有設計了開孔加強電源供應器的進風效率。在電源供應器下方有設置了一個硬碟安裝架,可安裝一個 3.5 吋硬碟以及兩個 2.5 吋硬碟。
![]()
![]()
![]()
CORSAIR iCUE LINK 支援
CORSAIR AIR 5400 機殼有搭載一組 CORSAIR iCUE LINK 集線器,最多可整合串接 24 個支援 CORSAIR iCUE LINK 技術的風扇、水冷裝置或是其他擴充元件,並透過專屬軟體來隨時查看與調控各個裝置的運作狀況或燈光效果,集線器本身具磁吸能力,可以依照個人配置吸附在機殼內的金屬材質上,使用起來也很方便。
![]()
機殼的前置 I/O 面板位於在機殼頂部右前側,除了帶白光的電源開關鍵、另外配有一組 USB 3.2 Gen 2 Type-C、兩組 USB 3.2 Gen 1 Type-C 端口以及一組 3.5mm 耳麥孔,配備三組 Type-C 口,沒有保留至少一組 Type-A 則是有些可惜。
這些前置 I/O 的連接線接都採用模組化設計,線材皆以網線包覆,不僅可以快速連結至主機板,實際整線也相對容易。
![]()
另外,機殼上蓋也同樣透過卡榫固定方便快速拆卸,安裝頂部風扇或是整理線材都相當容易。打開上蓋後也可以比較清楚看到機殼的一些開孔與支架上都有預裝了整線用的魔鬼氈環,基本上只要照著這些魔鬼氈並沿著支架位置走線就能夠快速將線材整理清楚。
電源艙靠近獨立散熱艙的區域則是附有三組可任意調整卡扣位置的 RapidRoute 2.0 線纜管理系統,透過魔鬼氈束線帶來幫助使用者更輕鬆地整理線材。
![]()
實際上機體驗
接著就搭配硬體來實際體驗一下這款機殼的安裝過程吧!CORSAIR AIR 5400 機殼有推出黑白兩色可以選擇,而這次則是用白色款搭配主機板、顯示卡…等硬體進行實裝。
![]()
實際安裝之前,建議可以先拆卸所有的側板與玻璃門會更好上手。在安裝過程中會用到的螺絲,基本上在隨附的配件盒都有提供,這個配件盒還可分區存放螺絲,相當貼心。
實際將所有硬體上機後,大部分的線材都可以透過走線直接藏到電源供應器的區域,主機板區域能夠保持相對乾淨整潔,搭配全景玻璃透側以及 RGB 燈效,整台電腦主機的顏值立刻提升不只一個檔次。
|
|
|
![]()
|
|
|
試用總結
![]()
整個安裝過程基本上只要有一些硬體安裝經驗的玩家都能輕鬆上手,這款機殼也已經規劃了大致的走線路徑,所以只要照著預裝的魔鬼氈位置來整線,再依照實際狀況微調佈線,就可以快速整好線材。
實裝成果更是沒話說了,海景曲面玻璃透側搭配具備燈效的風扇,看起來就非常賞心悅目,若是還能搭配上背插式主機板,必定可以讓內部空間看起來更加簡潔。
|
|
|
整體而言,CORSAIR AIR 5400 機殼三艙獨立空間的設計不僅只是加強了系統散熱效果,還提供了更充裕的安裝空間以及走線規劃,再搭配上卡榫式拆裝設計,實際安裝過程相當容易上手。若是想要一款有很棒的散熱效能、還同時兼顧具超高顏值的海景房機殼,CORSAIR AIR 5400 機殼會是值得入手的好選擇。
若想購買商品或了解更多資訊,請參考連結。





